加强涉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守护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青岛知识产权法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法院《 关于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保障农业强省建设和粮食安全的意见》 ,推动构建全方位涉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努力打造保障粮食安全的“半岛样板” ,让老百姓的“ 饭碗” 端得更牢更稳。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坚持“精品审判”,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守护好粮食安全的“种子芯片”。5年来,青岛知产法庭审理涉及“华美105”“中麦578”等侵害品种权案件81 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强化证据保全、调查取证、委托鉴定等手段,严厉打击种子套牌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黄瓜“德瑞特79”、玉米“伟科609”、甜瓜“博洋9”等案件先后入选“全国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聚焦农机装备关键技术领域,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通过审理“农药氯虫苯甲酰胺”“农业开沟机”专利侵权纠纷等典型案件,依法保护涉农科技成果,为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加工提供科技支撑。法庭依法加强涉农专利侵权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促进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推动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
对与粮食生产紧密关联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坚持依法严惩,保障粮食经营者公平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审理“先正达”“中化化肥”“茂施”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等典型案件,强化公平竞争意识,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治环境,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业市场。
农业技术类案件事实认定难,涉及不少复杂的农业领域专业问题.为解决此类难题,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建立起技术调查、技术咨询、专家陪审和技术鉴定“四位一体”的技术事实查明体系,出台《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暂行办法》《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等规范性文件,从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选聘种业专家,并提请人大任命为专家陪审员,深入参与案件庭审、现场勘验等诉讼活动,协助法官准确理解和高效查明专业方面技术问题,为案件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法庭还积极地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涉农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在全省首创“ 智能 3D 证据管理系统”,对播种机、 割草机、施肥机、种子袋编织机等不易保存和移送的大型农业设备做扫描建模,有效解决了存证难、管理难问题,极大地节省了权利人诉讼成本。在审理“农用沟渠挖掘机”专利侵权案件中,利用3D 建模技术对被诉侵权设备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分解、组合,实现全方位技术比对。研发“跨网域异步质证系统”,有效缩短案件审理周期,相关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宣传推广。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跨域管辖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 6市涉植物新品种案件,法庭在跨域区域设立了 6个巡回审判庭,开展审判、调研、培训等活动,实现涉农案件巡回审判全覆盖。在传统农业地区莱西、 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设立“ 青知创新服务党代表工作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委托,赴寿光开展蔬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调研,对潍坊市近百家种业生产繁殖企业、种植户及销售商代表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专题培训,完成调研报告《蔬菜品种权保护的司法路径》。
结合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店埠胡萝卜等青岛特色农产品,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开展涉农精准司法服务,加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联合产业协会精准开展专项调研及诉源治理,促进农业知名品牌建设和传承发展,做好土特产“小切口大文章”。实地走访青源集团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帮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参与青岛首届种业博览会,服务青岛国际种都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做到农业创新在哪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就跟进到哪里。
为加强涉农知识产权法治宣传,强化粮食安全司法引导,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推进“青知”司法品牌建设,打造“青知讲堂”“青知慧眼”“青知手绘”等法治品牌,组建知识产权创新服务队,依托“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农业领域普法宣传,发布“涉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推出涉农司法保护纪实短片《知秋》,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法、公平竞争的良好法治氛围。
仓廪实,天下安。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将深刻把握粮食安全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全方面提升涉农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为助力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推动粮食安全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学技术自立自强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